“當前,船舶行業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存量市場空間大,我們有信心把船舶配套制造業做好。”中國船舶集團旗下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島雙瑞”)黨委書記、總經理付洪田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調研發現,近年來,中國船舶集團經營業績持續改善;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賦能船舶制造業盡顯活力,各項業務加速向“智造”轉型,持續創新打造綠色船舶。
業績持續改善
“自‘兩船’實施聯合重組以來,中國船舶集團聚焦主業,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今年上半年,集團經營業績持續改善,經濟效益創歷史最好水平。”中國船舶集團黨組副書記杜剛表示。
上半年,中國船舶集團凈利潤、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22.22%、21.27%;民船產業提前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接單目標,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保持全球第一。
中國船舶集團是我國海軍武器裝備建造主體力量,也是民用船舶發展的主力軍。在超大型智能原油船、液化天然氣船、集裝箱船等領域,中國船舶集團培育了一批集研發、制造、配套為一體的世界級海洋裝備先進產業集群,不斷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近年來,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重工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船集團”)和青島雙瑞均取得亮眼的成績。
大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志忠向記者介紹:“大船集團建立‘云談判’‘云簽約’等模式,生產進度全面提速,整體交船量呈不斷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大船集團新造民船交工數量同比增長67%;完成承接船海產品32艘,合同總金額超160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船海總裝承接130億元目標。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年底,公司手持民船海工產品訂單75艘,總金額約360億元,生產基地訂單飽滿。”
“下半年生產量會比上半年增長20%,預計明年會有20%-30%的增速。”大船集團副總經濟師、生產管理部部長劉傳說。
付洪田向記者表示,得益于搶抓海洋經濟建設機遇,青島雙瑞連續三年營收增速超100%。
青島雙瑞主要產業包括船舶壓載水處理、腐蝕控制、電解制氯、船用LNG供氣系統等,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港口擁有銷售服務網絡。
加快“智造”轉型
近年來,智能化生產成為船廠、船舶配套設備企業的發展方向。在經營業績持續改善的同時,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各項業務加速向“智造”轉型。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渤船集團智能制造裝配與機器人焊接生產線現場看到,大型現代化設備在有序作業,“機器人”技師手中焊花閃耀,產品一次成型。智能化生產線讓這個老車間盡顯新活力,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當前,渤船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七跨式室內船臺車間、30萬噸級大塢等現代化設施,可實現全流程三維數字化設計,具有強大的鋼材加工和船舶總裝建造能力的船舶建造集團。
渤船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張宏偉表示,面對繁重的生產經營任務,渤船集團大力推進工藝技術創新,開展智能制造、先進焊接、工藝改進、信息化、標準化等9個方面318項技術研究,加快向“智造”轉型升級。“大力開展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發,打通全流程數字化制造鏈路,力爭2025年初步建成數字化工廠。”張宏偉說。
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各個業務板塊智能化生產遍地開花,數字化、信息化快速推進。
青島雙瑞副總經理董如意表示,公司已實現企業資源管理、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全球數字化服務、供應商關系管理等系統無縫銜接,推動信息化系統集成應用,促進智能制造縱向集成。“建立生產運營指揮中心,實現排產精益管理,大幅縮短生產周期,壓載水項目執行周期由210天縮短至60天以內,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董如意說。
綠色低碳發展
“綠色低碳”成為航運業發展的趨勢。中國船舶集團積極謀劃低碳發展路徑,創建綠色制造體系和綠色產品體系,努力打造國內領先的綠色船舶集團。
楊志忠表示,大船集團持續開發節能環保型綠色船舶。其中,風帆助推和液化天然氣雙燃料等綠色環保新技術船舶應用走在國際前列。2022年2月,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氣雙燃料超大型原油船“遠瑞洋”輪成功交付,標志著大船集團在大型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技術領域取得突破。
為減少船舶運行過程中的能耗,大船集團積極推動“翼型風帆助推系統工程化應用研究項目”,依托招商輪船在大船集團訂造的30.8萬噸超大型原油船開展“風帆二期”項目研究。項目經理李吉明表示:“在四個風帆助推下,超大型原油船日常航行中可以減少近10%的燃油消耗。”楊志忠向記者表示,未來大船集團將持續向綠色制造方面轉型。
中信證券稱,海運業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3%,零排放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應用于船舶,被視為一種有效減少碳排放的解決方案。
青島雙瑞副總經理郭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氫能船舶發展處于起步階段,部分歐洲國家氫能船舶已經投入運營,實際上只是示范項目,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鏈閉環。
“從制氫、運輸、儲存到上船應用,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難題,但氫能船舶將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郭宇表示,青島雙瑞在技術上已經有所儲備。
中國船舶集團表示,未來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