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北部灣港務集團了解到,目前西江流域已有5600多艘船舶裝上了北斗智能終端,西江通航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西江上跑了多年航運的老船長鄭勝德告訴記者,自從船舶裝上了北斗智能終端,他只需要在“西江通APP”上點擊預約,船舶進入可報到水域范圍后,終端就會自動提交報閘信息。值班人員收到后第一時間進行審核,片刻就完成了報閘繳費流程。
船長鄭勝德:“以前報閘就是要開船去報閘點報閘,很多船的時候要排隊,現在很方便了,自動報了閘,等排隊過閘就可以了。”
在廣西西江船閘運行調度中心,通過船舶監控綜合信息平臺上的衛星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江面上船舶的實時情況。依托基于北斗導航技術打造的智能過閘系統和智能航運平臺,西江船閘已經實現了船舶智能感應與高速調度。如今,船主只需將船舶開行到錨泊水域停靠,等待系統調度后繼續前進,無需離船靠岸辦理各類手續。真正實現便捷報閘、安全過閘。
廣西西江船閘運行調度中心副主任黃有榆:“船舶到了我們船閘上游的15公里外,它就可以自動提交報到信息,我們的值班人員第一時間為他審核信息后,船舶就可以到船舶待閘的區域進行等待過閘。”
針對西江流域船閘分屬不同業主運營管理的特殊情況,廣西獨創“三統一分”流域船閘運營管理模式,即“統一報到、統一調度、統一信息發布、不同業主分開運行維護”。截至目前,廣西在西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的17座船閘中有8座內部船閘和1座外部船閘實現遠程集中控制,船閘現場實現“無人值班、少人應急”。
梧州市蒼梧海事處處長黃良駒:“我們海事部門也是做好了西江干線包括長洲船閘的護航保暢工作,積極應對由于貴梧3000噸級航道施工帶來的通航壓力,采取有效的水上交通管制措施。”
目前,西江流域北斗終端安裝船舶數量達到5697艘,總運力1356萬噸,占區內經常過閘船舶總運力的94%。截至8月15日16點,西江流域長洲水利樞紐船閘2022年累計過貨量達1億噸,同比增長7.71%,較2020年、2021年分別提前32天和15天突破“億噸”大關,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持續提速。(記者 蔣文婷 通訊員 蒙小清 鄔文超)